众家评说

艺途回眸,大浪淘沙 发布时间:2012-10-30 浏览次数:1409

 悠悠荡漾的小船,徐徐吹拂的和风,轻柔的海浪拍打着深褐的礁石,蓝天里朵朵白云阒静而又飘逸,高高飞溅的浪花曼妙而又轻盈……这是吕洪仁教授文革时期创作的《乌石滩》。与教授同时期的《细雨蒙蒙》、《秋收后》以及《野塘清趣》等其他作品一样,无论画面的主体安排还是背景处理,无论是某些人物肖像的精雕细刻,还是现实风景的写意描摹,那种放浪廖阔的豁达畅意,都能让人由衷感觉。

 从时代的艰辛之中跋涉过来,斑斑印迹的作品也代表着时代沧桑的整体风貌。当时,艺术也不过就是作为玩弄政治粉饰太平的一种工具,大多的艺术个性都消失于一种集体风格之中,共同营造着一个宗教信仰般的世界。身处那种年代,葆有自己的独特情操无疑就是一种高度的清醒和理智。画作中对普通劳动者和军人的描绘,包括更多的风景画,技法上虽然受当时苏俄模式的影响,业已摆脱了为政治服务所推崇的“红光亮”风格的束缚,丝毫看不出当时政治压迫下的状态,画面所呈现的整体气氛没有那种时代固有的喜庆情调,也丝毫看不出那个年代的动荡与骚乱。其悠然恬静的平静氛围,其璀璨靓丽的阳光力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作品对诸种历史踪迹的包容,都隐匿于画面人物的主体姿态之中。禀着艺术语言的浪漫诗化特征,浑然包容于一片酣畅淋漓的恬然与宁静之中,这在假大空的文革时期实属难得。让人对教授手工凸现能力感到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对画面人物所流露情感的记忆和追问。

 吕教授文革后的绘画题材大多还是风景。对形式美的追求是艺术家要做的事情,着重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也是对一个历史时代正确认识的根本体现。当时,人们从原来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从梦魇中醒来的人们迫不及待的诉说,以“伤痕绘画”描述着各种悲剧性的遭遇,感情浓重,艺术幼稚,矫揉造作非常显明。教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依存对艺术语言的诗意性探索,作为一个时代的证言,真实地纪录了那一时代的血泪。

 以自己静静的眼光感受时代的焦虑,这种深刻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源于内涵与氛围的温馨和恬静,真正的艺术应该是独立于时尚主义之外,游离于世俗而平庸的时代,在沉静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守护那片纯净的精神领地,寄托人们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理想。

 艺术价值决定市场价值。比较文革时期诸多画家的作品,吕教授的画幅当然就更具有市场潜力。这在现实已经得到了强有力地证明,将来,也必将能够得到更加有力的明证。而更重要的是,仅仅一枝画笔即可诗意的栖居,却又是多少人为之向往,多少人难以企及的事情。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