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评说

以学术引领 发现艺术大师——美术传媒2013秋拍大幕即将开启 发布时间:2013-11-14 浏览次数:1130

  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2013秋拍,即将于11月23日在浙江日报国际会议厅隆重上场。此次秋拍,共推出14个专场,汇集古今共千余件精彩拍品。
  其中传统名家作品,囊括了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沙孟海、陆俨少、陆抑非等等大师力作。可谓精品迭出,亮点频现。
  近当代艺术家个人专场版块,延续2012年的陈振濂、王伯敏、陆抑非、张伟平4个专场。在此基础上,对近当代艺术家进行多方考量,挖掘出一批被遗忘的艺术大师,推出姜丹书、李青萍、郑毓敏、吕洪仁4个特别专场,以及海派画家高适个人作品专场。他们是一批被遗忘的艺术大师,其艺术价值与学术成就基本已成历史定论,但长久以来没有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由于未进入艺术市场的运作,价格还处于洼地,未来价格的上升空间很大。美术传媒拍卖利用美术报的影响力、传播力,深度挖掘的这批成就卓著的艺术家,当是收藏投资的坚挺力量。因而极具潜力,是入手的绝好时机,值得期待。
  学术引领艺术市场的良性发展
  众所周知, 如果一个艺术家在学术上失去了影响力, 那么他的作品在市场上也就不会有强劲的生命力。因此, 选择学术与艺术并重的艺术家作品,能更切合市场, 也能更好地引导市场。美术传媒拍卖以专业、学术的态度,敏锐的市场眼光,对当代艺术家进行全方位考量,推选出极具艺术学术价值的艺术家王伯敏、陈振濂,今年将再次成为拍卖的热点。
  王伯敏先生,当代中国美术史学泰斗,人文正脉的集大成者,当代文人画杰出代表,享誉国际的中国书画大家。王伯敏先生出经入史、著作宏富,以中国美术史研究独步当世,为学林公推巨擘。王伯敏先生游遍祖国名山大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身体力行,倡导文人画研究和实践。其画儒雅天成,充满诗意,有“学者妙造”、“一代儒墨”之誉,开创了当代文人画新境界。
  陈振濂是当代书法学科建设的奠基者之一,著作等身,是中国书法科班传承的正脉学人,儒雅风范的江南文人士夫,引领创作风的思想家。
  以王伯敏、陈振濂为代表的当代一流学者的书画作品,近年来一直受到市场追捧。他们的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成为书画精品的强有力支撑点,是书画精品之所以有如此高端的交易记录与成交额的一个必备条件,甚至还是书画精品在今后不断升值的一个必然的重要保障。他们的书画精品,因为有这沉甸甸的理论著作,因为有这些开一代风气的学术思想,比普通画家有更精确可靠的升值空间与市场期望。
  深度挖掘大家 以拍卖引导重识精品价值
  瞄准艺术大师 在当代拍场实现捡漏可能
  从艺术品投资的角度来看,拥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学术上已具有一定历史地位,但由于未进入艺术市场运作,作品价格还处于洼地的近、当代艺术家,是当代艺术品投资者的首选。利用美术报的影响力、传播力,深度挖掘已具有艺术成就的艺术家,是美术传媒今年着力开拓的重点项目。这批被遗忘的大家随着美术传媒拍卖的市场推广,我们所征集的作品价格,几乎与当代普通的艺术家价格不相上下,这种作品价值与价格不对等的现状,使得其作品蕴含极大的升值空间。而作为一个有眼力的收藏家,要能够善于发现,实现“捡漏”,最后才能成为市场的赢家,并取得丰厚的回报。
  在“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主题下,包括姜丹书、李青萍、郑毓敏、吕洪仁4位艺术家的专场,作为美术传媒2013年度力推和深入开发的课题,以及其名作精品的艺术价值与未来的升值空间而言,对收藏家和投资者来说,将是难得的入手机遇。
  近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艺术大师姜丹书
  中国近代美术师范教材的撰写者——姜丹书,是一位长期被美术史忽视的近现代美术大师。80年前,他在中国美术教育界的影响力无人能比,他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行为与气质,为诸多近现代艺术大家作楷模与表率,郑午昌、潘天寿、丰子恺、吴冠中等艺术大师,皆出其门下,并在诸多回忆文章、著作中对其推崇有加。姜丹书为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转型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一生桃李满天下的同时,他的艺术成就却被“名师”的盛名所掩。2011年,姜丹书的学术作品被浙江省文化厅纳入《浙江现代美术教育》课题组展开研究,其成果证明,姜丹书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于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他的艺术成就和声名,决定了其作品市场价值潜力巨大,无可估量。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对姜丹书如此评价:关注近代美术史的同道,对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李可染这些顶级大师巨匠可谓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对百年美术史上第二层次的名家如蒋兆和、王雪涛、吴湖帆、贺天健、郑午昌等等也不陌生。但无论从哪方面说,都很少会注意到一个其实十分重要的关键人物:姜丹书。
  他还是最早编写《美术史》教材的先行者。更难能可贵的是,姜丹书还是一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画家,他的人物画、花鸟画有着清末民初难得一见的专业风范。他在当时是一位理论、创作、教育三栖型代表人物,一位有着多方面开创性的功绩赫赫者。
  2013年美术传媒秋拍,借姜丹书即将在艺术市场崛起的东风,顺势推出“姜丹书书画作品拍卖专场”。专场作品均来自姜丹书的多个子女,为其家藏的经典之作,这位近现代美术教育开山鼻祖的艺术成就,将通过当代艺术市场重新被定位。
  与其类似,近年开始在市场崭露头角的近代杰出的油画家李青萍,以及新中国第一代优秀美术家郑毓敏、吕洪仁,他们作品的市场价值远未被正视,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西画引进中国之先躯——明珠投暗的李青萍
  李青萍,中国抽象派绘画先驱,她创造了足以彪炳中国艺术史册的现代抽象绘画艺术。画坛巨匠徐悲鸿亲自为她选辑、作序、出版《青萍画集》;丹青大师刘海粟赞曰:“今之西画引进中国,只有你与我为先躯!”白石老人为之题词称颂。解放后供职于中央文化部,与田汉、徐悲鸿、梅兰芳同事,并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然而,在1951年后,她却因时代原因遭受各种迫害并在艺坛销声匿迹长达30余年,30年后,她才重返画坛。 1986年,湖北省美协和省侨办等单位在武汉琴台为李青萍举办个展,她的艺术成就和传奇经历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华声报》、中央电视台等相继报道,成为焦点。此次推出的李青萍专场是她80年代重获自由后的一批油画精品。
  全场55件拍品几乎来自于《炼狱里的祈祷——李青萍画传》、《中国现代艺术先驱李青萍艺术作品精选》收录作品。这批作品奇想联翩,浪漫多彩,处处显露出独创的艺术魅力。
  艺术城里一举成名的明星——震惊巴黎的郑毓敏
  郑毓敏,曾任浙江博物馆美术部主任,浙江省油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自然油画院院长。他的作品早年就受到文化艺术界的极大肯定。上世纪70年代全国美展展出他绘制的水粉组画《鲁迅——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受到全国美协和中央文化部表扬,在各大报刊发表,以多国文字出版向国外发行,原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六七十年代发表的连环画、年画《血泪荡》、《红岩》、《雷锋》、《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奴隶起义》等被大量发行,极具社会影响力。《奴隶起义》(当时叫牧野之战)还印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上。
  他,大半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进行写实创作,在“知天命”之年,画风却大为改变,从此走上了一条崭新的、现代性艺术道路。
  90年代,他曾与全山石等一起赴巴黎交流展出,获得了巴黎美术界和艺术城来自世界各地画家的高度赞誉,在人才济济的法国巴黎艺术城一举成名。金冶先生曾对他说“到巴黎去后,能彻底否定过去,开创未来,你是第一人,也就是你一个人”。说他是成熟的画家,一点拨就通。肖峰先生曾评价他的作品说:“……他的作品,已不是简单的自然再现,而是融入了画家本人对艺术的追求与见解,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种追求在花甲之年出现,是非常可贵的。”
  就是这样一位极具才情与学养的艺术前辈,他的名字在今天的艺术市场却很少被提及,正是因为他的低调作风。他所创作的钱学森肖像画,全国多家知名拍卖公司都曾给出很高的估价来征集过此件拍品,但都被郑毓敏拒绝了。因为他想将这幅作品留在合适的纪念钱老的场所。曾经有人说他是现代派大师,他说:不敢当,我只是一个画画的。
  但是他的艺术成就远比当今的一些所谓的艺术大师高得多,近几年,他的作品正逐步受到国内外艺术机构、藏家的重视。他所创作的油画作品《嫣花杨柳各半红》,被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林中小屋》被刘海粟美术馆收藏……他更多的作品,被美国纽约、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的收藏家收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郑毓敏的油画作品,将是市场的宠儿。郑毓敏专场作品皆来自于画家本人提供的衰年变法后技艺已达炉火纯青的佳作。
  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者——油画大家吕洪仁
  吕洪仁,和肖峰、全山石、王德威等教授一起,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学院所聘任的第一批讲师。他的学生中有许多都在当代的画坛上大放异彩,名声显赫!如郑圣天、施绍晨、王先强、马艺星等等。纵观吕老的油画艺术,既可以看到鲜明的时代烙印,也可以看到吕老对油画艺术的虔诚追求,更可以看见他在油画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吕老的油画艺术无疑是新中国油画艺术中一朵奇葩,其艺术教学活动,在新中国的油画艺术发展历程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此次推出的吕洪仁专场作品囊括了吕洪仁先生风景、人物、红色题材三个题材的代表作,且皆为吕洪仁老先生多年珍藏代表他各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我们认为,这些“被遗忘的大师”们,将成为人们理性收藏、追求资产升值的绝佳机遇。
  以学术引领拍卖,挖掘市场潜力股,推广艺术大师的经典佳作,为客户营造投资与收藏机遇,是美术传媒拍卖的使命所在。
  对于收藏或投资而言,在艺术的学术认同之外,不敢轻易涉入市场的一个顾虑即是真伪问题。此次美术传媒推出的个人专场均为保真专场。这些作品来自艺术家本人或艺术家亲属,都经过艺术家本人的鉴定或艺术家亲属鉴定。届时,并将有艺术家本人亲临现场见证。
  高度决定持久度,也能决定一个艺术机构能否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拍卖公司而言,拍卖奠定历史地位,具有学术引领的艺术家的作品,同时还能挖掘出被遗忘的明珠、进一步培育当代实力派画家,无疑是相当重要的。而从投资角度来看,也只有这样的中坚人物,才能在市场的飘摇中屹立不倒,不仅能实现短期利益,更能获取长期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