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评说

当代油画家 吕洪仁——看吕老创作激情 发布时间:2012-10-30 浏览次数:1366

 吕老,名洪仁,别名吕剡,海犁。浙江嵊州人。

 1947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院)西画专业,1952年毕业留校,88年离休,至今仍孜孜不倦的投入艺术创作当中。

 从艺经历:

 1928年,杭州国立艺专诞生。林风眠,吴大羽先生创立西画专业,提出了“介绍西方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口号,本着兼容互补,革新开拓的思想,创立了崇尚艺理,宽容谦和的独特艺术风气。吕老就是在林,吴这一代人的影响下,开始了对艺术的探索之路。

 1952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开始投入创作研究,下半年去安徽马鞍山向山矿场深入生活,53年初,开始了油画《矿工》的创作,这也是他第一副写实性的成名作品,参加了全国第二届美展。55年《矿工》相继被刊于北京《美术》月刊及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油画,水彩画选集》,57年又被刊于北京《新油画选刊》。《矿工》(笔者尚未看到)其作品价值暂且不论,仅以上的连续刊载,其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1956年与徐永祥,姚巧云合作绘制《祝福》连环画,这是他的第一副以中国民族文化为题材的成名之作,此作73年被选入建国三十周年优秀作品展,并精装出版画册,选页,英文版,畅销海内外。2005年又再版,至今仍畅销不衰。

 全心投入创作当中的他,同时还兼顾学院的教学工作。58年其所在系接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编工农兵美术丛书的任务,吕老与吴德隆合编《怎样画速写》,受到了广大美术爱好者的好评,并多次再版,至今仍作为各大艺术院校的教材使用。60年吕老被任命为油画系教研组组长,62年被评为所在系第一批讲师。

 66年进入“文革”,文革期间,国家经济萧条,艺术家们的创作之路更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被打成“右派”。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吕老,仍然没有放弃作画。凭借他个人的机智和胆识,欣然接受了69年6月被派去北京绘制将去阿尔巴尼亚展出的两副油画制作的任务。与潘鸿海合作《毛泽东视察新农村》,周总理亲临审视,终被认可通过。

 文革过后,学院油画系恢复,吕老又挑起了教学的任务,任系副主任。期间坚持创作,部分油画作品分别被刊于《油画风景写生集》(山东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新美术》(中国美院)。

 82年被任命担负起附中复校工作。83年被授予副教授头衔,同年编写《石膏写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87年创作油画《清明时节》,被省自然博物馆收藏。88年为美院建校六十周年校庆作油画《瑞丽风光》,被国家文化部选送至扎伊尔等国展出,同年按规定退休。

 退休之后创作仍然没有间断,90年创作《天目金秋》参加中国首届油画大奖赛,获荣誉证书。91年作品《宝石山》被日本千代田俱乐部收藏,并在国外展出。92—94年多次在台北举办个展。95年出版《吕洪仁画集》。此后部分作品陆续在美国,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地展出,获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

 作品赏析:

 西方油画,进驻中国,必然存在着与中国现实状况,传统文化精神,及其中国独特的情感特征不相容的问题。一代代大师,为寻求真理,积极的投身于中西方艺术相冲撞的潮流当中,身体力行,兢兢业业,吸收引进西方绘画技术,不忘民族文化传统,努力使西方油画获得中国式的精神表达。吕老便是其中之一。
吕老的作品,看似简单,似乎他只是在用画笔进行随意的涂抹。若单靠一些直观的,具象的思维,很难体会他作品里面深刻的内涵,要真正理解吕老的作品,观者必须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双重修养,甚至需要更高要求的对艺术的理解。

 《牧羊少年》(名称可能不对)是吕老风景写生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一位少年在挥舞着羊鞭,青春洋溢,精神饱满。那眼神,那朝气蓬勃姿态,仿佛是在畅想着自己光明的未来,也在祝福自己的祖国终有强大的一天。少年的祝福,也是画家的祝福。这使人不禁想起那段话:“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对未来充满希望,怀抱着报国的志向,祖国就会强大。吕老紧紧抓住了那一瞬间,将那一瞬间凝固在空气当中。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位观者。

 再从艺术技法方面补充分析,他对空间安排,点与面之间形成的强烈对比;点与点之间,点与面之间参差错落的布局,以及色块的明暗对比,充分显示着吕老对绘画基础技法的高超的驾御能力。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会对那段岁月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以“红色年代”为素材进行创作,也是吕老的专长之一。1970年吕老被派去上海参加文汇报组织的“红色娘子军”油画绘制组作画。所绘《红色娘子军》,画面栩栩如生,歌颂了中国妇女在抗战时期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坚决斗争,不屈不挠的革命形象。画面人物个个都表现出顽强的斗志和必胜的决心,预示着中国革命必将走向胜利。这也是吕老灵活运用西方绘画技术来表现中国革命时期的社会事实的杰作。

 如果说风景写生《牧羊少年》是吕老对西方绘画技法的探索,以红色题材作画《红色娘子军》是把西方技法在表现中国革命的现实状况方面的灵活运用,那么《海》这类作品便是西方技法与中国传统表现手法相结合的内心情感的充分展示。

 很多人都看过大海,但对大海的感受却不尽相同。仔细观察这副作品,似乎在那一刹那画家将所有内心的情感都集中在一根根厚重的线条之中。他只是运用了近乎单一的色彩,用凝聚着情感的线条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来展示他此时此刻对大海的发自内心的感受。这副画几近抽象,似乎让人难以理解,冥冥之中透露出了画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及西方绘画技术的熟练运用。此刻《海》已经不再是海,而是画家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的搏动。习惯了西方具象概念的读者,对此很难理解,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修养的人,都会被它深深的打动。

 结语:

 在一切都要向“钱”看的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在各种各样的诱惑统领着的这个时代里,许许多多的有才华的艺术家都渐渐被利益所腐蚀。他们都不再去考虑作品的内涵,只希望尽快的将他们的所谓的“艺术品”转化成价值。已经很少有人能象吕老这样时刻保持冷静的心态,兢兢业业,只为艺术而努力进取,不断学习,全心的投入到艺术的创作实践当中去。

 人的一生很短暂,很快就会过去,但作品是要留传后人的。艺术领域讲求“盖棺定论”,在活着的时候获得认可并不算高明,如果在去世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能一直站的住,这才是大家。象吕老这样,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油画技法,更是他的学识,修养,胆识以及积极进取,不为名利所动的精神。

 笔者作为后辈,真诚的希望现在的艺术家,尤其是年轻一代,能够从吕老这一代人身上真真正正体会到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职责,为发展繁荣我们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而奋斗。

 (邹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