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评说

永远逝去的岁月——从《欢迎铁军》到红色题材油画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2-10-17 浏览次数:1287

 红色题材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描绘革命领袖和英雄题材的作品,具备中国当代最具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种特殊的题材呈现在众多艺术家的画作中。这类画多以农村集体劳动为背景,反映1958年起,我国广大的农村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我们称这种题材为“红色题材”。当时画家创作心态严谨,没有物质上的羁绊,可以说创作过程中凝聚了艺术家的全部心血,是表现那个时代的精品之作。红色题材油画在民间收藏者中拥有一定的收藏群体,建国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绘画作品,因为它有那个时代的氛围,时代的气息。单就技巧上来讲,绘画功力也扎实,笔触凝重,从色彩关系处理、人物结构等方方面面,都可见艺术家的一番功夫。

 《欢迎铁军》是吕洪仁先生与黎冰鸿先生、陈守烈在1976年一起被派赴南昌八一纪念馆绘制历史油画之作品。当时正值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三位伟大的中国革命领导人逝世之初,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举国上下皆陷入了无比的悲痛之中。吕洪仁先生和其他的两位作者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受南昌八一纪念馆的邀请,不辞千里赶赴南昌为历史永远记录下这个时刻,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四十九年而创作了这幅《欢迎铁军》。表现的是一九二七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与民众热烈会合,共同欢庆起义成功得热烈场景,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之下,该幅作品也被冠上了特殊的历史含义,永远记录在中国红色题材油画艺术的史册之中。现代艺术作为新兴的艺术力量,也曾经沉没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之中而被人漠视,曾被国内专业机构长期所冷落,为大多数收藏家和投资人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而近年来中国红色题材油画艺术异军突起,突然之间身价剧增,虽然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但也不是偶然的。这些记录着中国人民血泪,凝聚中国人民信念的作品,定然不会永远埋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

 作为新中国建立之后所培养的第一代美术艺术家,中国红色题材油画的领路人,吕洪仁先生的作品整整影响了新中国三代油画学子的艺术历程,吕洪仁先生成长于新中国成立后的那段激情洋溢的岁月之中,其作品大多表现劳动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沸腾的生活景象和社会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贴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先生笔下的红色岁月,炽热而又壮丽,处处表现出革命群众永不回头的信心与生死两忘的热情,从1958年的《石工炉灶间》,1959年的《工地上尖兵》,直至1969年的油画巨作《毛泽东视察新农村》,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同和中央领导的一致好评,当时周总理亲临审视之时,对该幅油画更是称赞不已。

 红色题材的油画以它独特的思想性,历史性和创作环境的不可复制性成为了绝版的精品,在如今这个油画艺术倍受追捧的大环境之下脱颖而出。当时的老一代艺术家在红色的岁月中,相较如今而言,更能全心得投入到艺术创造中去,所以红色题材中的精品几乎都出现在五六十年代。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举行的一系列历史题材绘画作品拍卖中,红色题材油画成交并不太理想。但如今那些在当年流拍的作品,在此次秋拍中的成交价都翻番。由于这些作品是特殊题材,目前不可能再创新,因此也就有了独特的价值。

 2005年春拍中,行情飙升的油画无疑是此轮艺术品拍卖中最大的亮点。红色题材成为了众藏家、投资者热捧的对象。在2005年春拍中,这一题材的油画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出现在拍卖市场。其中沈尧伊的油画《血与心》以627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红色题材的“领头羊”,此价格超过了曾以605万元成交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此外,在中国嘉德春拍中,招炽挺、赵淑钦、王孝柏联合创作的《向井冈山进军》,估价68万至80万元,成交价飙升至286万元。

 中国红色题材油画艺术作为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已经由过去的实验探索进入到审美欣赏的层面,艺术品质比已往有了很大的提升。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艺术价值和发展潜力不可小窥,可见不久的将来,随着原本就存世不多的红色题材油画作品逐渐被各地得收藏家和博物馆收纳,红色题材的油画价值将被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