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随笔

海南岛写生随记 发布时间:2012-10-30 浏览次数:1634

 1961年10月30日,与胡善馀先生、林康华、陆放等同志启程南行,乘火车历时36小时达广州。其时江南正入暮秋,着毛衣尚嫌不足,而广州却似仲夏,行人单衣短裤趋行于阴影之间,瓜摊果店,满街皆是,祖国之广大至此感受良深。

 广州为南方第一大城市,市容颇为壮观,其建筑不同于江南者,多过道,店面为过道所隔,故外表不若上海之华丽,市内多茶馆与小吃部,装潢颇为别致,有云:“吃在广州”。就这些建筑之象看来大概可信。我们过广州是为转接关系而来,故参观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山纪念堂、烈士陵园、黄花岗、荔枝湾、沙面及对外贸易展览会、陶陶居等地并略作写生即与之告别。

 11月9日由黄沙码头上船,出广州湾,过虎门,渡南海于次日晚达海南岛海口市,市文联与文化馆对我们内地来客招待甚周,盖此地地处南端,美术工作者过往不多,他们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心情接待我们,并多方协助,还请我们看海南戏《红叶题诗》。14日和15日由文联请来该地民族歌舞团女团员罗玉萍与男歌唱家让我们写生,二人俱是黎族人士,诚朴热情,服饰绮丽,我对此情绪颇为激动,惜不能得心应手,可恼之极。

 16日微雨,由陈意同志陪同,参观当地名胜五公祠及“搜书院”名剧的故事发生地,可惜古迹残存甚少,不宜写生。至海南岛如入异国,乡情风物与江南迥异,海口市人民公园,有热带植物园,奇花异树不胜浏览;公园入口处有树枝如展掌,叶对生如扇,酷如古代王者出行时之掌扇。其内有铁树、剑麻、油棕,又有直枝向上叶如扇而轮生者,有扁叶如海带者,有花如天安门上灯笼,形小如拳者。形形式式,不可名状。海南岛解放后大力开发,一般市级机关与招待所或社队的主要干部,通汉语,但当地群众用本地方言“海南话”,非外人能通。文联为了使我们工作方便,特请海南文化馆的吴礼泉同志作我们的领路人兼翻译,于17日向海南东线进发,一行五人于同日十时到文昌县。文昌甚小,但雅洁可爱,街市为旧时所建,有洋味,壁刷粉白,与蓝天相映,别有风格。街上时有牛车经过,响声咿咿哑哑,十分有趣。此地以盛产椰子闻名,椰林耸立高者达十余丈,其势似野人壁立,虎视眈眈,使人望而生畏。

 人云清澜最美,于18日即乘木帆船到清澜。是日,太阳甚好,海洋性气候使人无丝毫炎热之感,两岸椰林隔峙,渐行渐阔,似近出海口,其时碧波荡漾,小船如箭,仰看朵朵浮云与海平线一致,透视深远。蓝天白云更增晴空万里之感。及岸斜阳夕照,海水黝黑,水色与天光相映,一似画面上的冷调子上镶着金光,码头喧腾却变成静中又有动色,真乃穷极壮丽。可惜清澜为军港,未曾联系,不能作画。

 20日阴雨,返回文昌。

 21日因车次不便,分道去兴隆,胡先生与陆放赶乘直达车,我与吴礼泉、林康华转道琼东(加积)搭车,然而他们却因车子抛锚反而于24日后我而抵兴隆。

 兴隆华侨农场,地广人稀,又无交通工具,不免受奔波之苦。我等寄寓于温泉招待所,离场部约四华里,温泉为平生第一次见到,与想象中殊远,水温高达六七十度,出于池中而四面却无山,农场于池边温泉突出处,筑水泥围栏,分三格以降水温,旁筑浴室,也有可用盆舀水于室外冲洗,泉水澄清,着手滑腻,至善至美。(南方起自广州,洗澡曰“冲凉”其意在于解暑耳。)

 场内员工绝大部分来自印度尼西亚及南洋诸岛屿,服饰俱外国风,童装更为艳丽,归侨多自行车,劳动时亦然,远看颇似银幕上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在劳动。但归侨都善北京话,据云:在国外华侨聚居之地,学校均授国语,侨胞之不忘祖国由此可见。场领导介绍,归侨习惯,爱吃爱穿,好唱好闹,每逢节日则更甚。其时正当印度尼西亚排华事件后,归国者更多,往访老侨工,言及侨工受压迫,惨极人寰:有的被骗,卖为“猪仔”,终身被囚于孤岛中割橡胶,一似牛马,令人发指。

 场部有华侨中学,学生经常轮班劳动,活泼可爱。有言劳动艰苦者,更多则以为在祖国的土地上创造社会主义大业,即苦亦乐,何乐而不为?又有业余文工团,我等曾为一女团员写照,健美异常。

 农场自己培育咖啡、可可,质量极佳。据介绍,周总理来视察农场时,亦连饮数杯。有善饮者云:“内地咖啡,价值昂贵,而真咖啡仅十之二三,余则掺以炒焦大麦,而此地纯咖啡加白糖,每杯仅一角五分。”

 招待所饭后供给香蕉、咖啡或木瓜,木瓜形似长形的小南瓜,皮色亦像,肉桔黄色,皮切开后有白浆冒出。据云:此浆不能入眼,入眼则眼会暴肿,未知然否?!此种果树屋前屋后极多。香蕉亦然。香蕉形似江南芭蕉,自忖可能是香蕉北迁后因地气转冷而变异所致。海南岛地处亚热带,终年无冬季,其时已十一月底,而百花盛开,故物产极为丰富。是年全国灾荒,而此地满山木薯,木薯为一年生的块根植物,形似山芋而颇长,芋心有毒,处置后肉色白糯,其味远比蕃茹可口,有云湖南来定购十万斤。木薯俱备,但无法外运。

 某日与胡善馀先生外出写生,过椰林,见一土著小孩,肩背青色椰子数枚,问其售否?答云:“售”。“价几何?”“每枚五角。”其时市上椰子每个售一元,我们廉其值悉数收购,且沾沾自喜以为产地价贱势所必然,待回寓所却不知如何开剥,群议之以小刀直入蒂部皮下,突然清水喷出三尺许,弄得我们满面皆是,群皆愕然。林康华断言椰子已坏。胡先生是广东人,也晕头转向,均以为受骗上当,忽然间有人想到椰水可以解渴!此岂为未成熟者?!于是戳洞倾水,椰水满杯,闻之有清香,试尝之略甜,于是分享之,笑盈于室。事后此则传为笑柄。

 有云农场有蛇岛,风景极美,惜未往观。计在华侨农场共十一天,画人物两张,风景大小二十余幅。吴礼泉同志有事于30日返回海口。12月5日待车去三亚(崖县),三天无车,无聊之极。8日到三亚,三亚紧靠榆林港,位于海南岛南端,日寇侵占时曾企图以此地为右翼,作为侵略东南亚的桥头堡,至今尚有不少日式房子,倭楼低阁,飞檐高翘,现全为中国人民住宅,侵略者当以此为戒。三亚似荒洲之宝塔,附近均为沙质脊地,不长五谷,村落廖廖,多灌木丛,无怪乎副食品昂贵,近年于四周荒地上广植油棕、椰子,离三亚十余里有国营农场,据云场员多江浙人。三亚路旁,多植有马尾松,枝干修长而挺拔,形似马尾,据云此树善挡海风,每当风来,枝叶耸动似潮响,色墨绿而带灰,非常美观。

 三亚南端有“鹿回头”,盖因此地滨海奔鹿至此亦当回头。现建有高级首长招待所。林康华与陆放欲穷其边,背夹翻山却闯入了炮兵阵地,出示介绍信后,我军极为客气,于是折返也。

 三亚与鹿回头之间有小岛,潮退后有路可通,潮涨则两岸隔绝。我等无知,攀登其上,作海景写生,历二时余,突回头,忽见潮已没路,忽促返岸。胡先生于此得佳作,后赠予海口市文联,此是后话。

 三亚外围海水碧蓝,浪拍海滩,海浪声极有节奏,海水比之于普陀的黄色海水更为可爱。海滩上多贝壳,奇形怪状,花纹类似原始部落的工艺装饰品,也像古代陶器上的纹样。每当潮落,贝壳就星罗棋布,在鹿回头拾得者更属稀有,状似僧帽,花纹细致整齐却似巧匠所为。陆放拾得一枚,其上有五角星针刺纹样,可惜后来在归途中压为粉末。

 整个三亚其时相当荒凉,民居地多植似仙人掌的一种植物,能结果,果黑色紫红,大似鸡蛋,微酸略甜。一日我正当聚精会神地在进行野外写生,仿佛觉得有物略小于排球者,急奔而过,大吃一惊,定睛再看,确有多个圆球向河边急奔,也有中途遇物中止者。为了探个究竟,就近前逼视,原来像蒲公英式的球状植物种子在随风而动。我兴起追逐,而往返于草甸之中,裤子上粘满了一种有黏性的草籽,耐性苦捉殆净,却不敢再往矣!

 三亚之西有天涯海角,该处有苏东坡勒字于石,林康华与陆放均特往参观,我因绘事不便未能前往,实属遗憾。

 12日晨,离三亚取道琼中,汽车爬行于群山峻岭中,似老牛慢步,俯视山下,见房屋树木皆似小儿玩物。忽然云雾漫山,又像是在腾云驾雾,过五指山亦未见壮观。五指山为琼州的革命根据地,电影《红色娘子军》即取材于此。下午四时余抵通什(即琼州)。《海南日报》美术记者石蕃荣已先日待我等于此。通什的自然风景难能令人满意,又无南方特点,于是以画少数民族为重点。通什北面三里许有蕃矛大队全系黎族,但多已汉化,平时除妇女着装外,与我们已无多大差别,年青人着民族服装得靠老年人帮忙。石蕃荣同志言:此处于1952年解放,解放前此地几乎不与外人来往,且仇视汉人。盖因此地也偶有汉商来此,来则穷极欺诈之能事,有以缝针一枚换母鸡一只,岂非荒唐之极。黎族人民解放前极为艰苦,过着似原始人的生活,聚族而居,以青蛙、小蛇、蚱蜢做菜。解放后政府大力协助,解放军开山凿路,协助黎民建立新农村,使半开化民族一步到现代。蕃矛大队即是一例。目前已梯田层层,耕作制度也有本地特色,田犁后即驱群牛于田中踏泥(该地多水牛),往往有四五十头,黎民于四周各站一人,挥鞭吆喝,颇为壮观。此为我亲眼所见。据云,县委曾把牛群放入高山,任其自生自灭,时间一久群牛则习性野化,见人则避。人们当需要食牛时,则荷枪以往,似猎野牛。有云至今山中至少尚有此种野牛四五百头。

 黎民极诚实,例如通什街上,逢三、五集市,有黎民持老母鸡投售,他闷声不响地蹲在街边,有汉人欲购其鸡,给价二元。黎民只收一元并说:“无需如许。”随即起身而去。据云此系近两年之事。

 值此灾年,通什之富裕亦可谓甲于全国。例如我等寓于州招待所,宿费每天仅六角,伙食吃甲等,平均每日吃猪肉六七两,其中叉烧我还是第一次吃到。饭后还有水果。而上海肥鸡四五十元一只,天津蒜头一枚售价两元。浙江算较好地区,鸡蛋也要五角一只。我院也曾以炒盐代菜。而通什如此供应仅日费一元五角。通什荒山上,木薯遍野,然采掘乏人,且因交通阻塞无法运输。

 黎族妇女喜着短裙,裹头,裙长略过膝盖,自织自绣,多在玄色的土布上镶以花边,用红、白、黄、绿等原色绣成,头巾的花式更多。有云彼不着内裤故面人而坐,必紧收双膝。节日则盛装穿戴,银质装饰串挂前胸,项圈有多至七八根者,行动时叮当作响,十分引人注目。一日傍晚,我等遇到一大群妇女着盛装,戴笠帽急于赶路,问其何事,说是赶赴四五十里地外去参加婚礼,我等愕然。

 22日离通什回海口,文联要我们做三件事:一、送画留念;二、开座谈会一次;三、展出作品。深感盛情难却,所嘱之事均遵命照办。

 28日渡琼州海峡,晕船、呕吐达八次之多,难熬不能言传。自誓今生在世不再坐海船。到湛江遇暴风雨,湛江临海,风景极佳且具南方特点,但因旅费昂贵(华侨旅社宿费每人一夜须三元),于是就决定次日上桂林。

 31日抵桂林,住榕城饭店,是日,也是旧历除夕。1962年元旦即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度过。

 桂林之秀秀在平地起山峰,市内亦然。忽然壁立如石笋,如盆景假山,街市围绕于数峰之中。抗日战争时期,桂林遭日寇狂轰滥炸,城市被夷为平地,现在已是红瓦小楼,焕然一新。

 元二日游七星岩,岩有巨洞曲折连贯,其间可容数万人,洞内怪石千变万化,步其间如入幻境。洞内巧饰灯光,使怪石幻形为各种传说故事和奇形怪兽的形象。有一处如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幅油画,又如“南天门”广二丈,极其雄伟,古堡城楼、殿宇俨然,其他如牛郎织女,狮象虎豹,无不惟妙惟肖,又有钟乳石积成的花果山、水帘洞,和尚洗袈裟,仙人捣米处等等不胜枚举,真乃稀世奇观。其时正好桂林刚又发现一处新洞叫芦笛岩,灯光尚未装妥,市文联邀我等同往参观。惜光线暗弱未能窥得全豹。

 游览非我等目的,急于觅画而天气阴沉,雨雾弥漫,伤人情绪。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句,于是欲去阳朔写生漓江两岸风光。而此事只能与榕城饭店洽商,才能雇船和购得数日之米面蔬菜。几经周折才于元月初三乘舟顺流而往。

 小舟可载五吨,四人眠食其中,加船夫两人,大小适可。晓行夜宿,欲止即止,条件十分理想,但天不作美,阴雨时袭。景色浑然却似那江南雨景,颇为失意。

 桂林到阳朔的风景,以草坪到兴平一段最佳,其中鸡笼山、画山更为多变。画山石壁上隐约似有奔马,因而得名。漓江到阳朔一带山水,颇似国画气色,晨起浓雾漫山,仅露坡脚,水面渔舟二三,似处于《风雨归舟》图中。

 达阳朔略放晴光,赶紧写生,虽阳朔四周多名山,却无暇往观也。12日返桂林又遇雨,仅于江边屋檐下画完象鼻山。其时山边多垃圾堆,其气味令人难耐。

 15日返校,南行于是告终,共计时两月有半,三人共花费587元余,私人各两百余元,也近于床头金尽也。此次写生得图大小七十余幅,为平生第一次连续作油画的最高记录。

 1962年3月补记